PHUN 發表於 2012-11-28 00:34:23

父母要學會大膽向孩子“索愛”

  當寶寶把自己的食物送到媽媽嘴邊,媽媽愛心滿滿的說“真乖,寶寶吃吧”,於是寶寶獨享。也許就因這充滿愛的拒絕一次次重復上演,最終遏制孩子愛的萌動。於是孩子習慣著被愛,卻不知道怎樣去愛別人。
  小編倡導: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情感滿足的體驗。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1、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
  案例一:明明是家裡的獨生寶寶,活潑開朗,已經到瞭上幼兒園的年紀,但是老師發現明明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懂得和他人分享。明明雖然和其他小朋友的關系不錯,但是對於他自己喜歡的零食,別人休想拿走一塊;他自己喜歡的玩具,他不會拿去和別人一起玩。
  小編點評:明明的這種現象在獨生子女群體中比較普遍,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成為家裡的中心,父母和老人家都對寶寶過於溺愛,使得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自私”行為。父母總會將飯桌中最好的東西都往孩子碗裡送,讓孩子習慣於這種被愛的地位。再加上父母極少向孩子提出索愛的要求,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天經地義,而自己卻不懂得怎麼愛父母或怎麼去表達這種愛。
  就像明明那樣,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其實並不能就說明他就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或許他隻是不懂得愛的方式與表達,小孩子在這個階段還不太懂得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更多地關註自己的快樂。
  因此,父母應該對孩子多給予指導暗示,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父母可以對寶寶說:“寶寶如果想玩那個玩具,別人不讓你玩,你會怎麼樣?”嘗試讓孩子去體會別人的感受,讓他知道他拒絕別人,他們也會不開心,這樣孩子就能夠更容易地體諒理解他人,有助於孩子未來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2、大方接受孩子的愛
  案例二:剛滿一歲的兒子依偎在媽媽的身上吃餅幹,看他吃得那麼香,媽媽就逗他:“小寶,喂媽媽也吃一個。”正準備咬下一口的小寶立即將餅幹湊到瞭媽媽的嘴邊,可媽媽沒有吃,隻是用嘴吻瞭一下,說:“小寶乖,自己吃吧。”然後小寶便又獨自吃著餅幹。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小編點評:很多家長習慣一切為瞭孩子,孩子喂媽媽吃餅幹,媽媽出於愛意讓寶寶多吃一塊自己不吃的行為,在孩子眼裡其實不僅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疼愛,有時反而會深深傷害孩子表達愛的積極性。孩子對父母的愛的表達是很簡單直接的,他們毫不吝嗇他們的飛吻和熱情的關註,他們甚至會把他們認為最珍貴的小紙片或者最好吃的糖果留給爸爸媽媽。
  父母應謹慎小心地保護孩子最初的愛心。在幼兒期的孩子表達愛的主動性還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為成人的拒絕而退縮,導致其在以後不敢再主動表達愛,甚至不願意再主動表達愛。為瞭避免挫傷孩子的愛心和積極性,當孩子主動表達愛時,家長不但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愛心有機會得到發揮,而且家長也應該對他的這種奉獻行為多加鼓勵和贊許,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因為他的積極主動很感動很開心,讓孩子懂得這種分享的快樂,懂得接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學會愛他人。
  3、不要潑孩子冷水
  案例三:陽陽今年上六年級,父母離異多年,他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為瞭能夠給陽陽更好的生活質量,終日忙於工作,有幾次陽陽想在媽媽下班前幫忙做飯,減輕媽媽家務的負擔但都被媽媽嚴厲地拒絕瞭,媽媽說陽陽隻需認真學習考上重點中學,家務的事就不用管瞭。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小編點評:其實陽陽看到媽媽經常奔波於工作和家庭那麼勞累辛苦,想要幫助媽媽分擔一下家務,減輕一下媽媽的辛勞,但是媽媽對此並不領情。讓有時候,家長們由於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愛心或視而不見,或訓斥一番,把孩子的愛心扼殺在萌芽之中。父母隻知道為孩子奉獻愛,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但是對孩子給予自己的愛卻視而不見。
  父母更多地在乎孩子的學習分數、班級名次,為瞭能讓孩子全心專註於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或者做一些在父母眼裡很浪費時間精力的事情。
  急功近利的父母們,常常無意中就淡漠瞭孩子的愛心。有一些人說,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不懂得感恩父母,但其實請父母回頭想一下,孩子含蓄表現愛的時候你們是否在不經意之間就拒絕瞭呢?或者,你們有給過他愛你們的機會嗎?孩子的冷漠並不是突然而生的,有可能是父母多次地拒絕他們的好意,讓他們沒有瞭愛父母的動力。有的孩子心靈的世界由愛變成恨,由荒蕪變成沙漠,而父母們卻全然不知,他用自己精心調制的苦酒,麻醉瞭自己。
  4、愛孩子,也讓孩子愛你
  有時我們真的不能責怪家裡“小皇帝”的自私無情,因為他們“小皇帝”的地位都被父母的仆人姿態鞏固得堅不可摧,他們盛氣凌人行為被父母理所當然的愛逐漸強化,難道這還不夠將孩子幼小純凈的靈魂一步步引向自私的深淵嗎?每一個孩子都有愛的能力與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愛被制止瞭,有些孩子的愛被忽略瞭,隻有一些“幸運”的孩子,他們感受到瞭施比受的幸福。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家長們一定不要忘瞭,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情感滿足的體驗。這便是幸福的源泉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強調的“完美的人性”,其內涵是讓人的友愛、合作、求知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認為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關系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展如遇到障礙,失去愛、安全感和尊重,長大後他就很難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所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所成就,就必須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視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尊重孩子家庭成員的地位,和孩子共同分享家庭幸福,共同承受生活的酸苦。
  一味向孩子施愛,孩子並不覺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學會接受孩子的愛,孩子的價值得到體現,才會產生無比的快樂!接受孩子的愛吧!因為施比受更能讓孩子感到幸福。
  我是成長說小編,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郵箱[email protected]方式聯系我,孩子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來信方式:成長說+寶寶年齡+遇到的問題。如:成長說+寶寶2歲半+孩子被打怎麼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要學會大膽向孩子“索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