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 發表於 2014-11-2 11:12:32

《遊》:藝術描繪抑鬱深層

http://www.hkfilmblog.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wpid-wp-1414835336373.jpeg
獨立電影製作人《遊》過去數部在品在港上映時均議論紛紛,當中尤以大量的男性裸露及同性愛情題材最受爭議。繼《愛很爛》後,新作《遊》在遊走影展一年後終在港上映,在保持導演風格之餘,在手法以至內容上均有所改動。

《遊》的故事結構先以一段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年代,知識分子需要到窮鄉進行再教育,其中一名知識分子便到了內蒙地區,在極不習慣的環境下卻令家庭關係改動。繼而便開始了主線的描述,以一名心理醫生從香港至澳洲的遊艇歷程中,紀錄了數個抑鬱個案的情節,先有一眾人員在馬六甲自殺集會,繼而是紅姑(邵音音飾)得悉兒子客死異鄉,跟著便是德國的一名女小說家看到喜歡女子看到傾慕她的男子的歷程,繼而轉到荷蘭描述一段男性朋友經歷,繼而紀錄了數名自殺人士的心路歷程。
《遊》從故事結構上看,較像他的前作《愛很爛》,同樣是多個故事合組而成。不過是次導演雲翔在處理上並沒有將各故事穿插,而各故事以不同的長度獨立成章,而各故事處理上較前作的冗長明顯精煉得多,而且點到即止,觀眾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來思考箇中含義。開首一個以文革為題的故事,雖然拍得隱晦,但是對於文革的為害卻是明顯。雖然各演員幾乎沒有一言,但是從畫面、表情與動作,其主題與意義不言而喻。
相比起過去的作品,雲翔是次在風格上轉變不少。先是採用了較為藝術的手法拍攝,無論是內蒙的草原、馬來西亞的海灘、德國的公園、澳洲的沙漠等,畫面較過去更為優美,更加影像先行。而比起過去的電影情慾為主,是次《遊》並沒有以情慾為主導。雖然電影的裸露場面為數不少,不過是次裸露的場面,每每以死亡的意象配合,再加上其畫面出現較過去自然得多。過去對於雲翔電影表達手法強烈接受不了的觀眾,也許可以藉《遊》再作嘗試。
在藝術的表述以外,電影對於抑鬱這個主題的表達,有著不同層次的探討。部分人也許選擇自主地了結生命,部分則因為自家的經歷去到一個臨界點而作出決定。在不測的個案裡,雲翔同時拍下了周遭人士面對困境的狀況,將一般單向描述有更大的空間。不過,未知是否電影需要以歐美市場為主的關係,就連香港的對白也以英語為主。
演員表現方面,部分演員如彭冠期與香子俊過去已於雲翔電影出現,是次的再度演出看起來更加合拍。當中香子俊表達了一種內歛的鬱結。邵音音的英語演繹,同樣無礙她對電影情感的發揮。
整體而言,《遊》作為雲翔繼《愛很爛》之後的新作,在整體質量與表達上有著明顯的進步。電影對於抑鬱這個沉重課題拍到不同的心態與角度,而畫質上較過去電影更為唯美。在收去昔日令部分觀眾不安的坦率情慾時,卻以藝術方式減少裸露所在來觀眾的不習慣,也令雲翔在創作自主之餘,也與香港觀眾找來更佳的切入點。

DiorCherie 發表於 2014-11-2 15:13:35

一個認真分享文章的樓主,謝謝你

北極蝦 發表於 2014-11-2 15:16:58

怎麼就沒人拜我為偶像那?? ~

tissss 發表於 2014-11-2 15:17:17

天天到尼伊達報到,看帖篇篇回

牙`蔚 發表於 2014-11-2 15:19:47

我在頂貼~!~

svcscgba 發表於 2014-11-2 15:33:35

頂.支持,路過.

jerrygarry 發表於 2014-11-2 15:35:44

天天到尼伊達報到,看帖篇篇回

~Muscle~ 發表於 2014-11-2 15:36:20

謝謝分享了!

Some1 發表於 2014-11-2 15:41:11

看貼回復是好習慣

madbull_zxr750 發表於 2014-11-2 16:00:59

發貼看看自己積分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遊》:藝術描繪抑鬱深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