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10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庭教育存在10大誤區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好友
0
帖子
4904
積分
9769
最後登錄
2018-7-30
在線時間
0 小時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9-7 07:26: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而煩惱,孩子太調皮了,不能不管,可是有不知道怎樣管才有效。其實,你知道家庭教育也會形成特色的效應嗎?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就要註意不要陷入家庭教育的誤區了,要學會掌握好的方法了。
家庭教育常見的幾大大誤區  1、“隻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隻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註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註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們會思維遲緩,缺乏愛的安全感。
  2、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華人父母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於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隻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3、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於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4、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些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和諧關系被犧牲。
  5、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針
  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現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
  7、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查顯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通過處理家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長大後比較能面對挫折。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事,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8、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沖突。
  9、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10、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並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家庭教育的三大效應  一、手表效應
  一個人如果隻有一隻手表,他知道現在幾點了;如果有兩隻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因為他無法知道哪一隻手表更加精確。
  啟示:教師之間、父母之間、教師與父母之間對孩子的教育要求應一致,尤其是在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上更要一致,否則極容易形成雙重人格。家園同步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泡菜效應
  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由於長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正如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泡菜效應”揭示了“人是環境之子”的道理,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作用。人在幼年時期對環境的影響更為敏感,染蒼則蒼,染黃則黃。“出於污泥而不染”是對某些成人而言的,卻不符合兒童的實際。
  啟示:幼兒直接浸泡在幼兒園與家庭的環境之中,每一位教師和父母是否認真細致地考慮過孩子所處環境的各種因素是否健康?每一種因素將對幼兒產生怎樣的作用?對顯在的有害因素是否予以了積極的消除或控制?從心理健康角度看,精神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往往超過了物質環境的作用,老師與父母為孩子營造了怎樣的精神環境?是否是多支持、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多欣賞、多自由、多自主、多選擇精神環境?
  三、態度效應
  有關心理學和動物學專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對比實驗:在兩間墻壁鑲嵌著許多鏡子的房間裡,分別放進兩隻猩猩。一隻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裡,就高興地看到鏡子裡面有許多“同伴”對自己的到來都報以友善的態度,於是它就很快地和這個新的“群體”打成一片,奔跑嬉戲,彼此和睦相處,關系十分融洽。
    直到三天後,當它被實驗人員牽出房間時還戀戀不舍。另一隻猩猩則性格暴烈,它從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裡面的“同類”那兇惡的態度激怒了,於是它就與這個新的“群體”進行無休止的追逐和廝鬥。三天後,它是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的,因為這隻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巳因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亡。
  啟示:面對正在成長中的兒童,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關心孩子,要時時對他們報以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因為教師的態度會成為孩子從鏡子裡看到的態度,會激發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回應教師,教師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兒童回應的態度共同營養雙方的精神、溫暖雙方的心房、保健雙方的心靈。

  
 
孩子樂於接受的3種教育方法  第一種: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第二種:多引導 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註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 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第三種:多交朋友 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此外,家長教育孩子時,還須重視反面教育
  大多數家長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實際上,讓孩子隻接近“赤”,而不接觸“墨”是不可能的。家長最多隻能營造一個“赤”的家庭小環境,但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難免不接觸反面現象。因此,隻註重正面教育,忽視反面教育,顯然難以使孩子適應復雜的社會另一半。家長應該像重視正面教育一樣重視反面教育。具體講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過反面教育,孩子會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風順的,人們正當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總能實現的。這能使孩子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現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這往往能使孩子產生同情心和責任感。
  3、反面現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該發生事情發生了,從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憤怒和同時產生一種克服反面現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終生活在單純的環境裡,孩子就很難“長大”。這樣的孩子將來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難提高辨別能力。讓孩子知道社會還有反面現象以及體驗一些逆境的滋味,對加速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大有好處。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讚好讚好0 Unlike!Unlike!0 分享 傳送 邀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4-25 08:17 , Processed in 0.604937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