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1005|回復: 0

早教新觀 健全心智頭2年是關鍵 [複製鏈接]

好友
0
帖子
351984
積分
372702
最後登錄
2024-3-29
在線時間
0 小時
發表於 2013-8-7 15:06:23 |顯示全部樓層
  嬰兒出生的頭一年,嬰兒的腦部就從400公克驚人地長到將近1000公克。雖然腦部的發育,一方面是由基因所控制,但是真正影響到腦部發展的重要因素,則有賴於情感的互動,這就和父母有關瞭。“人類的大腦皮質在出生之後,在先天決定的DNA之外大約增加瞭70%,這部份的增加直接受到嬰兒早期的環境與社交經驗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心理與生物行為博士舒爾的報告指出。
  根據這個理論,如果父母無法在嬰兒出生的頭兩年內提供豐富的成長環境,可能會導致嬰兒終生的情感能力問題。這裡所指的環境,是指可以讓孩子在開放的情境中學習、發展智力,並且體驗感情與愉快經驗的環境。這些都是建立健全情感的基石。

190030mpk0supxb1w.jpg

190030mpk0supxb1w.jpg

圖片來源於華蓋
  新觀念一:感覺勝於思考
  你與嬰兒之間的感情品質,有助激發嬰兒的腦部發展,健全的感情能力與智力。在過去,有許多專家把教養嬰兒的重點放在認知能力的發展上,因而產生瞭一些促進嬰兒腦部發育的課程。許多父母認為,既然一點點刺激就可以對嬰兒腦部發展有幫助,幹脆愈多刺激愈好。於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還要處心積慮地使用教學資料或智高玩具。
  專家有話說
  讓孩子聒噪辨認文字、數字、顏色、形狀,會迫使孩子使用較低層次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發展學習能力。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將焦點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感情能力不隻是未來發展親密關系與信賴的基石,也是智能與許多認知能力的基礎。在孩子不同的發展時期,感情能力都扮演主導的角色,學習與認知技巧則是跟隨其後。即使是數學能力,表面上看來是與個人無關,是絕對屬於認知技巧的領域,其實也是透過感情來學習。
    例如:‘很多’,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指的是超乎他所預期的很‘很少’,是隻比他想要的還少。”所以,現在的問題變成,不是“要選擇哪些玩具或書籍讓我的孩子變得聰明一點?”而是“我該如何和孩子互動,以激發他對所處世界的熱情與好奇?”
  父母怎麼做?
  家長請記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發展”。以孩子的感情發育為中心,這就好象要訓練一個優秀的棒球隊,而教練就是“感情”。因為感情能力會告訴孩子他想做什麼——移動他的手臂、發出聲音、微笑或皺眉,看看整個心智團隊如何一起運作。這不但讓你更清楚知道如何和孩子建立感情聯系,也可以讓你對孩子的其他問題,例如腿部肌肉發育的問題、聽力的問題,更敏銳。

19003020fdpksby5e.jpg

19003020fdpksby5e.jpg

圖片來源於華蓋
  新觀念二:嬰兒不隻是會哭鬧的“動物”
  直到現在,許多幼兒發展專家還認為,嬰兒從初生到兩個月還不具備社交、認知的能力,也沒有這些需求,他們認為初生兒隻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動循環,例如:睡與醒、白天與黑夜、吃飽瞭或餓瞭、哭鬧等等。這些專家甚至稱這段時期為正常的孤獨期。當然,嬰兒會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認為嬰兒隻是針對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覺、觸覺而做出反應。
  專家有話說
  心理學家史登博士認為嬰兒一出生就是社交動物。他發現新生兒持續展現出主動尋找刺激的行為,而且有所偏好。從出生開始,嬰兒的偏好就開始顯示出他們的感情取向。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感覺反應的協助,例如:搖搖他、拍拍他、安撫他或是對他說話、唱歌,父母無法建立孩子的勝利循環。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互動,可以刺激嬰兒腦部神經的連結,協助他接收外來的資訊。
  父母怎麼做?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兒童心理學教授葛林斯本建議,你可以記錄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環時鐘與互動方式。從寶寶一出生開始,你就要將他當作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然後你可以有技巧地帶領他認識這個世界,啟發他的想象力,減少他的挫折。這也是學習如何協助你的孩子規范他感情的時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撫的聲音或撫拍,幫助過度亢奮的嬰兒安靜下來。

190030xoklwbvgieh.jpg

190030xoklwbvgieh.jpg

圖片來源於華蓋
  新觀念三:愛的感情系統
  大約在嬰兒8周大的時候,一件奇跡似的事情發生瞭。小寶寶的視力開始進步瞭,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並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觸。這個初次的視覺經驗在社交與感情能力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寶寶的參與對於建立穩固的依戀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加州大學教授舒爾指出,“母親充滿感情的臉,對嬰兒是最強有力的刺激,而嬰兒對母親臉龐的強烈興趣,特別是她的眼睛,帶領他和母親陷入一段相互的凝望。”其結果是:嬰兒腦部的腦內啡濃度上升,使他產生愉悅幸福的感覺。重點是,這樣的幸福感來自於親子的感情互動。
  專家有話說
  在母親與嬰兒愛的感情系統中,“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舒爾認為這種進入孩子內心世界,並且做出回應的能力,是母親的天性本能。例如,當你的寶寶安靜地躺在地板上,快樂地享受周遭環境的光線與聲音。當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時,孩子也同時回應你喜悅的笑容,你的臉部表情將戰線更為燦爛的笑容,不久,你也會發現,孩子以同樣的愉悅神情回應你。
  “這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不隻在於思想與行為的層面,還包括於生理層面,也就是母親與孩子的腦部與神經系統是連接在一起的,”舒爾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同時在教導與學習。隨著時時刻刻呼應感情的結果,母親與孩子感情的連結也愈來愈深。此外,當母親與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互動愈多,他就愈能幫助孩子在玩耍以外的時間安靜下來,直到下一回的玩耍開始。”
  父母怎麼做?
  當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發生時,你和孩子都會經驗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則會經驗到負面的感受。在這種情形下,父母應該互相幫助,找出是什麼原因妨礙你們和孩子心靈相通。有些時候,這是下意識裡受到童年記憶的影響。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經驗無法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時候,有些專家指出,這也不全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事實上,這種心靈不通,然後試著修補、重建的過程,是在教導孩子學習包容、彈性與建立自信,讓他瞭解,外界對他的感情有所回應,而傷害是可以被修補的。
  舒爾還建議,讓孩子來領導這個過程,跟著孩子自然表達他自己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另一個人,不論是他的爸爸或媽媽,可以知道他的感覺、他在做什麼、甚至他在想什麼。

190030upr4hvysii3.jpg

190030upr4hvysii3.jpg

圖片來源於華蓋
  新觀念四:幫助孩子化解羞恥感
  在嬰兒即將屆滿一歲之際,他們逐漸從爬行慢慢開始學走,此時,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方式也開始有瞭改變。舒爾指出,研究者觀察到,12個月大的幼兒從母親那邊獲得較多的正面回應,而18個月的孩子則獲得較多的教導與指引。而研究發現,母親平均每9分鐘就對他搖搖學步的孩子發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這可能是因為開始學爬、會走的嬰幼兒喜歡探索充滿危險性的東西。
  專家有話說
  最新的早教理論則認為,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羞恥感也未必是絕對不好的。腦神經生物學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處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實上可以刺激右腦的發育,這部分主要掌管創意、情緒與感受,隻要羞愧的感覺不要太久,而且能夠跟隨著一些復原與補救的經驗。專家認為,讓孩子真正受傷害的,並不是羞恥感,而是父母無法幫助孩子從羞愧中復原過來。
  父母怎麼做?
  舒爾說:“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恥感來促進其社會化是很重要的。”尷尬(羞恥感的成份之一)大約在14個月大時出現,當母親“不可以”的指令,跟隨著孩子低垂的頭與難過的表情開始產生。
  很重要的一點必須記得,要趕快讓孩子從羞恥感中復原過來。長久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我封閉、易怒甚至產生暴力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尷尬的感覺一直持續下去,你會不會想要逃開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為?
  我是成長說小編,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孩子早期教育的問題,可以通過郵箱[email protected]方式聯系我,孩子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來信方式:成長說+寶寶年齡+遇到的問題。如:成長說+寶寶2歲半+孩子被打怎麼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3-29 23:39 , Processed in 0.8269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