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1900|回復: 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男人偷吃早有定數?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好友
0
帖子
5567
積分
11027
最後登錄
2018-7-19
在線時間
0 小時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9-19 04:07: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多年來牽動無數人思索愛情真諦,對愛人至死不渝也似乎成了小說世界的幻想。其實,忠誠與愛情不僅是文人熱切討論的主題,也是科學家希望探索的領域,在人們喜歡高舉精神價值,強調修養對維繫感情的重要性,同時了解人類繼承生物演化而來的本性、內分泌等影響,無論如何,也有助我們體諒伴侶承受那些隨先天而來的問題。
  一般而言,大約有3%的動物奉行一夫一妻制,而人類是否屬於一夫一妻制動物卻出現過爭議,一說指人類基本上仍屬一夫一妻制動物,另一說指人類屬溫和的一夫多妻制動物。不過,本文目的並非要討論那個說法比較正確,乃從探討一夫一妻去了解影響男女忠誠的先天因素。近年已有大量研究解釋俗稱為「愛的激素 / 親密荷爾蒙」的催產素(Oxytocin)如何影響動物形成一夫一妻的關係,科學家主要從比較忠誠專一的「平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發現牠們大腦掌管情感的區域有非常多的催產素受體,相反,濫交不忠的「山地田鼠」(Microtus montanus)大腦的催產素受體卻少得可憐,形成兩種田鼠截然不同的夫妻生活。假如你移除了平原田鼠所有催產素受體的基因,這隻原本忠誠專一的田鼠會徹底改變性情,對同居的雌鼠失去記憶,顯得冷酷無情,也會疏離族群,避開其他田鼠。
  對人類而言,不分男女,假如先天的催產素受體特別多,情感會比較豐富和具備同理心,這樣的先天基礎較有利維繫良好的家庭生活,反之,則較易出現漠視對方感受和不忠的問題。近年演化心理學家研究愛情與離婚課題時,也發現熱戀中的情侶體內的催產素非常高,一般能維持三年的熱戀期,隨後開始減退。到了二人共同養育孩子長大過後,也是最容易對對方喪失興趣的轉捩點,這平均四年的轉淡期,也意味著雙方出軌的機會大增(尤其男性)。如此看來,催產素受體的多寡確與一夫一妻的形成密切相關。
  內分泌的故事還未完結,2008年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找來552名男士,他們都有長期忠誠的異性戀關係。研究尤其針對這批男士受升壓素(vasopressin)的影響,正是升壓素有助鞏固「配對束縛」(pair – bonding)的一夫一妻關係。最終,研究員發現了稱為 RS3 334的等位基因,男人所含 RS3 334 的副本數量愈多,升壓素對大腦產生的作用愈弱。實驗將「關係延續長度、婚姻問題的覺察、配偶感受婚姻品質」等因素,列入配對束縛關係的測量值;換言之,擁有較多的 RS3 334 副本的男士,配對束縛測量的得分就愈差,他們較易單身,或婚後出現感情問題的比例也愈高。
  另外,著名人類學家海倫.費雪(Helen Fisher)在著作《誰會愛上你,你會愛上誰︰了解你的性格 找到你的真愛》(Why Him? Why Her?: Finding Real Love by Understanding Your Personality Type)全面探討內分泌與戀愛的奧秘,海倫將研究焦點放在四種最影響男女性格的內分泌上:1)睪丸酮(Testosterone)、2)多巴胺(Dopamine)、3)催產素、4)血清素(Serotonin)。除了極少數的人擁有平均比例的四大內分泌外,大部分男女可按主次歸類為不同傾向的內分泌性格,例如海倫將先天受多巴胺主導的人稱為「開拓者」,他們較喜歡尋求刺激、冒險,追求新鮮活力為生活帶來快樂與興奮,相對其他內分泌的類型,開拓者較難長久對伴侶忠誠,出現外遇的機率大增。而不得不提的是,受睪丸酮主導的「領導者」,雖然性慾相對較強,卻不表示執迷多姿多彩的性生活,反而傾向專注一位伴侶,往往性愛以後容易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傾向把時間投放在其他喜好之上。海倫對數以萬計的男女進行調查後,認為受催產素主導的「協調者」,跟「領導者」最為匹配,較易發展成終身伴侶。
  說到這裏,基於長期的研究,早已估計部分過敏的知識分子會將上述研究理解成主張「基因決定論」(genetic determinism),急急稱這類研究等於惡意貶低文化教育,以及兩性後天維繫感情的努力,想必暗示人類各種行為結果,包括愛情關係也無法擺脫先天基因、內分泌的枷鎖,斷言姻緣早有定數云云。就此,筆者必須分享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在行為基因學的分析,認識過後自然無需過敏,他總結基因影響人類行為的三大原則:
  所有行為特質(傾向)皆具遺傳性
  在相同家庭的成長環境影響小於基因的影響
  不論基因或家庭環境影響,均無法充分、單獨地解釋人類複雜行為特質的變異
葛詹尼加認為,即使先天基因、家庭與同儕團體對行為的影響佔近52%,後天48%的行為特質依然難以估算,他引述學者艾瑞克圖哈默(Erik Turkheimer)及瑪莉華德容(Mary Waldron)的說法,這些後天影響可以是「非系統、特異性及偶然的意外、疾病或創傷」所導致的。是故葛詹尼加總結道:「基因活動在心智生活中扮演某種角色。這並不是說基因決定了我們每個行動、思考和反應,而只是說我們遺傳了某些影響行動的特質。⋯⋯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形塑了我們。基因是主要骨架,細緻內容由其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來修飾」。道理殊途同歸,由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著述之《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以相當大的篇幅闡述先天基因不足以解釋一個人的成就,例如克里斯多福.藍根(Christopher Langan)雖然智商高達195,並不表示他的貢獻 / 成就比智商150的愛因斯坦高出30%。而出身家庭,後天際遇均對行為的成果有莫大影響,連樂隊披頭四(Beatles)和比爾.蓋茲也是連番巧合才擁有大量時間練習相關能力。[5]
  所以,不論探討忠誠愛情或其他課題,一方面我們不必漠視先天基因對鑄造性格、行為特質的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亦不表示肯定基因、演化相關研究,便等於否定了文化或後天努力,撇除機遇、運氣等不可控制的因素。筆者相信,每個人如獨特的藝術品,即使同卵雙胞胎也有不同的愛情喜好與經歷,沒有天生註定不忠的伴侶,在單親家庭成長未必擺脫不掉陰影,努力可在機遇的安排上增加變數。最後,向大家推薦著名德國思想家大衛.理察.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的著作《愛情的哲學》(Liebe: ein unordentliches Gefuhl),他分析愛情問題並非如書名般泛談思想哲學,沒有一面倒強調精神價值,而是宏觀地兼容各大範疇,以生物遺傳、演化、神經科學、文化、思想來看愛情問題。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讚好讚好0 Unlike!Unlike!0 分享 傳送 邀請

好友
0
帖子
353103
積分
369515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No.1回覆者
發表於 2014-9-19 06:05:22 |只看該作者
很好!很強大!

好友
0
帖子
352723
積分
367969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跟尾2
發表於 2014-9-19 06:10:19 |只看該作者
不錯啊,沒看過這麼好看的

好友
0
帖子
352743
積分
368030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跟尾3
發表於 2014-9-19 06:11:01 |只看該作者
天天到尼伊達報到,看帖篇篇回

好友
0
帖子
352898
積分
368416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5#
發表於 2014-9-19 06:14:54 |只看該作者
我毫不猶豫地把樓主的這個帖子收藏了

好友
0
帖子
357392
積分
378091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6#
發表於 2014-9-19 06:18:39 |只看該作者
一頭霧水…

好友
0
帖子
352291
積分
367663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7#
發表於 2014-9-19 06:19:34 |只看該作者
好啊,,不錯、

好友
0
帖子
352237
積分
367638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8#
發表於 2014-9-19 06:26:44 |只看該作者
哈哈 我支持你

好友
0
帖子
351085
積分
366428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9#
發表於 2014-9-19 06:27:34 |只看該作者
樓主也是培訓師嗎

好友
0
帖子
352641
積分
368054
最後登錄
2024-4-26
在線時間
0 小時
10#
發表於 2014-9-19 06:33:52 |只看該作者
一樓的位置好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4-26 09:26 , Processed in 0.602325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