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2929|回復: 3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在「脫亞入歐」的李嘉誠,曾抓住這麼四個浪潮 [複製鏈接]

Rank: 1

好友
0
帖子
3
積分
11
最後登錄
2015-3-6
在線時間
1 小時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1:23:5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轉載:熱新聞]
1月9日,李嘉誠控制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聯合發布重組公告(見虎嗅文《李嘉誠萬億資產大騰挪》)。引人矚目的是,長實、和記兩間香港公司重組後將變更為兩間註冊地為開曼群島的公司——長和、長地(港人稱這種手法為遷冊)。
2013年以來,長實與和黃不斷拋售亞洲資產,把資金投向歐州、北美和澳洲早已引起廣泛關注,遷冊觸動了港人本已脆弱的神經乃至掀起輿論狂潮。「李嘉誠看淡大陸、香港前途」、「李嘉誠與政府關係不好了」,還有人認為李超人慾擒故縱,先打壓市場信心再收割優質資產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要理解李嘉誠的真實意圖,最好的辦法是研究他的發跡史。平時不少媒體對李嘉誠的關注多聚焦於個人品質與領導力,如:作為領袖,要比其它人花更多時間籌劃未來;市場好景時,不會過分樂觀;市道下跌時,也不過分悲觀;不論你有多強壯或能幹,只要你心胸不廣闊,你不會成功等等。這些成功學雞湯並無多少營養。不妨換個角度,看看李嘉誠一生抓住了哪四個浪潮。一般而言,每個這樣的浪潮都能使成功的弄潮兒身價增長百倍,李嘉誠連抓四個,終於使個人財富達至萬億規模(十的八次方)。
第一個浪潮:人口紅利及工業化
解放戰爭後期,大批逃避戰爭的人們湧入香港。這些被稱為「戰爭難民」的內地人,相當一部分人屬於「有產階級」。到1950年,香港人口從戰爭剛結束時的50萬人激增至220萬人。此後,大陸政治運動和「自然災害」、東南亞「排華」,在客觀上都促使更多的資金和人力流入香港。據維基百科估測,1950至1980年間,大陸逃港人數達200萬到250萬。
戰前香港幾乎沒有工業,經濟結構為單打一的轉口貿易。二戰結束的一段時期內,香港資金和勞動力的密集程度,在滿目瘡痍的世界可以說無出其右。天時、地利使香港一度成為「世界工廠」之一。
1950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2歲的李嘉誠用東拼西湊的5萬港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此前,他憑艱苦卓絕的打拚在一家塑膠公司任至總經理,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經過八年篳路藍縷的奮鬥,到1958年李嘉誠終於憑借「塑膠花」贏得人生第一桶金,是年長江塑膠廠營收、凈利潤分別突破1000萬港元和100萬港元。
香港地域狹小、缺乏科技及工業基礎,製造業只能主打塑料、五金、紡織等輕紡產品,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李嘉誠沒有沉湎於「塑膠花大王」的桂冠。他預見到香港製造業前途艱辛,在第一時間把從製造業賺取的資金投入地產。
果不其然,到1960年,李嘉誠起家的塑膠及玩具業已擠進557家公司,1972年,增至3359家、從業人數佔全港勞工總量的13.2%,其中半數以上專營或兼營塑膠花。由於原料進口被洋行壟斷,加之中東石油危機,1973年香港塑膠業一度被逼到生死邊緣。此時,已是地產大享的李嘉誠積極組織塑膠行業自救,甚至從長江的庫存中拿出12.43萬磅原料半價賣給「友商」!
第二個浪潮:香港土地增值
香港地少人多,平原地區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萬到13萬(旺角)。直到今天 ,居住一直是香港的大問題。此外,從轉口貿易轉向製造業還需要大量的廠房。再後來,香港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並成為遠東金融中心,對高檔寫字樓、酒店的需求極為旺盛。
1958年,李嘉誠從塑膠花淘到第一桶金後就動手在北角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1960年又在柴灣建起第二座工業大廈。這兩個只租不售的項目成為李嘉誠進軍地產的基石。據港府公布的數據,1980年與1959年相比,工業用地價格上漲280.8倍;商廈寫字樓用地價格上漲73.5倍;住宅用地價格上漲82.2倍。
1966年「文革」狂熱感染了香港左派,「中共將武力收復香港」的謠言四起,移民潮、物業拋售潮應聲而起。李嘉誠審時度勢逢低吸納,到1970年代初,持有物業達到35萬平方英尺(3.25萬平米),每年租金收入390萬港元。此外,還持有7項在建工程。
憑着這點本錢,長江實業(1972年7月更為此名)於1972年11月在港上市,募集資金3150萬港元。同一時期上市的新世界募集1.6億港元,恆隆地產募集2億港元,而新鴻基募集10億港元。當年,市值只有1.57億港元長實只是勉強位列「華資地產五虎將」,與英資置地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在香港,看準人多地少、房地產必旺者大有人在,但唯有李嘉誠在歷次大風大浪中(1973年開始的石油危機引發香港股災、1980年代中英談判遇到波折香港爆發信心危機股市一度崩盤、1989風波、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7世界金融危機等),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便利條件進行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採取「人棄我取」的策略一次又一次成功抄底。
還有一點也很難能可貴,就是李嘉誠從不拘泥於所謂的「商業模式」,地產估值低時就多進少出(購入土地、興建、出租),地產估值高企時則多出少進(建成物業出售而不是出租)。
進入20世紀90年代,長實系在香港擁有出租物業、在建工程及土地儲備合計達7588萬平方英尺,成為香港「地王」。沒有一次踏空的李嘉誠,成為戰後半個世紀香港土地升值最大的受益者。
第三次浪潮:英資退華資進
李嘉誠、包玉剛等華資精英崛起前,香港是英資洋行的天下,更確切地說是四大洋行(怡和、太古、和記黃埔、會德豐)的天下。其中持牛耳的怡和洋行創立於1832年,故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說。和記黃埔為香港第二大洋行,業務涵蓋地產及酒店、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及製造、基建和能源等領域,市值達到62億港元。
1979年9月,在滙豐銀行幫助下,李嘉誠僅以1.278億港元取得和黃實際控制權(滙豐將所持的和黃債轉股半賣半送給李嘉誠,而且只需付對價的20%做為定金即可生效),當時長實資產僅為6.93億港元。
李嘉誠成為英資大行的第一位華人老闆,當時不少人認為他只是僥倖得手、無法駕馭龐大的和黃。但令人驚嘆的事實是,和黃這艘「舊航母」重新乘風破浪,凈利潤4年漲了4倍,自此李嘉誠獲得「超人」的稱號。2000財年,和記黃埔營收、息稅前利潤分別達到848億港元和196億港元。
1985年1月,李嘉誠以29億購得十大英資上市公司中「港燈」的34.6%股權。港燈是持有專營牌照的電力集團,與另一英資公司中華電力集團形成寡頭壟斷。李嘉誠覬覦港燈多年,卻引而不發,當時機成熟僅用16小時完成決策及商務談判。各國資本市場上,為奪「肥肉」明火持杖、雞飛狗跑、曠日持久停牌的現象屢見不鮮,李嘉誠吞下港燈沒有出現競相抬價,反而折讓13.5%(省下4.5億港元),港燈甚至沒有全日停牌,真是乾淨利落之極!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讚好讚好0 Unlike!Unlike!0 分享 傳送 邀請

好友
0
帖子
359420
積分
380239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32#
發表於 2015-3-15 09:53:47 |只看該作者
希望大家能幫忙多多分享

好友
0
帖子
363796
積分
388554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31#
發表於 2015-3-14 05:30:35 |只看該作者
看看好不好看

好友
0
帖子
354934
積分
370344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30#
發表於 2015-3-9 10:27:00 |只看該作者
我十目一行也還是看不懂啊

好友
0
帖子
353582
積分
368784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9#
發表於 2015-3-8 13:02:51 |只看該作者
這個貼不錯!!!!!看了之後就要回復貼子,呵呵

好友
0
帖子
353608
積分
368951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8#
發表於 2015-3-8 10:05:33 |只看該作者
說的真有道理啊!

好友
0
帖子
360188
積分
380789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7#
發表於 2015-3-8 08:39:24 |只看該作者
加油啊!偶一定會追隨你左右,偶堅定此貼必然會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好友
0
帖子
354543
積分
369667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6#
發表於 2015-3-7 11:16:03 |只看該作者
我不是隨便的人。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好友
0
帖子
358752
積分
379308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5#
發表於 2015-3-7 09:08:29 |只看該作者
一個子 沒看懂

好友
0
帖子
359807
積分
380506
最後登錄
2024-5-10
在線時間
0 小時
24#
發表於 2015-3-7 08:42:45 |只看該作者
我又回復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5-10 21:00 , Processed in 0.563014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