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鬼AKUMA 發表於 2015-1-29 11:07:45

精選作品拍攝技巧分享(20)─「抽象」公屋

文、圖:Aiden
香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石屎森林,不過在有超過 200 萬市民居住的公共屋邨內,原來當中不少都擁有獨特的樓宇設計,對比近十年幾近一式一樣的「倒模式建築」,舊屋邨的設計風格,往往可以為大家帶強烈的視覺衝擊。尤其以圓筒形樓宇外觀聞名的大坑勵德邨,更成為不少電影和劇集取景拍攝的地方。最近登上 DCFever.com 每日之選的作品「透視鏡」,會員 Dickieccm 透過勵德邨的天井,展示出老舊公屋「抽象化」的一面。
「透視鏡」(會員 Dickieccm 攝)天井是重點
舊式公共屋邨有一大特徵:就是天井。天井原意是加強單位和走廊的空氣流通,並且提高大廈的室內採光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種屬於省電的環保建築方法。天井對攝影人又有甚麼用呢?進入這些擁有天井的公共屋邨後,由天井下方向上望,視乎大家的觀賞角度,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圖案,例如:像勵德邨勵潔樓和德全樓的圓形天井,或是在青衣長青邨或南區華富邨的雙塔式大廈之正方形天井,都為大家帶不少題材,能夠訓練大家的攝影眼。
60 至 70 年代興建的雙塔式公屋亦有大型的天井,同樣是不少電視和電影取景的地方。(攝於長青邨)筆者這張相片是否像一隻大眼睛呢?大坑勵德邨雙圓筒形樓宇,全港只有兩幢。考攝影者,亦考觀賞者
Dickieccm 的「透視鏡」作品,其實可以令人有無限的遐想:(1)像 Dickieccm 的「透視鏡」可以是一種看法;(2)說天井跟走廊的線條像一條大魚的魚骨也可以;(3)將相片利用軟件作左右鏡射後,說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亦得。總而言之,在不同的拍攝角度,所得出的結果和感覺也不盡相同,這正正是擁有寬敞天井的公屋最吸引攝影人之處。
轉黑白,省卻無謂的干擾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將相片的色調轉為黑白,可以減省在視覺上的無謂干擾,令觀賞者的焦點更為集中。以 Dickieccm 的「透視鏡」作品為例,由於天井底部與頂部的光差向來很大(陰天的日子或可能使反差較低),將影像單色化或黑白化後,樓宇的線條變得更為突出,使觀賞者的注意力帶到這些像新月般的圖案一樣。
正所謂:「黑白遮三丑」,有時將相片轉為黑白可減少顏色對觀賞者的干擾。公屋的「抽象」以外…
公屋,除了是部分置業人士的踏腳石外(如以綠表選購未補地價的居屋的話),其數量之多更可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題材。撇開拍攝建築物本身或是藝術線條的角度外,其實公共房屋亦是一個紀實拍攝的寶庫。大家都知道居住於公屋的,大多數是經濟能力較差的一群,當中蘊含著不少「向上流動」的獅子山下精神的故事。不過,當大家前往公共屋邨拍攝時,亦最好以低調為主,避免騷擾當區的居民,故小巧的無反相機或單反相機一定有點優勢。
另一方面,去年 Canon Photo Marathon 2014 內,挑戰組的其中一個題目「窗」,冠軍的作品就是取材自公共屋邨,所以各位攝影人別說公屋沒有甚麼可拍,能夠在平凡中拍得不平凡,作品才稱得上是上上之選。
Canon Photo Marathon 2014 挑戰組的其中一個題目「窗」之冠軍作品乃取材自公共房屋。(拍攝者:梁瑋鑫先生)在愈來愈多老舊公屋將納入重建的計劃下,舊區的人和事亦會因此而一併消失,這些亦不單單是舊建築的一個圓形或正方形天井可以細訴的。
前方:石硤尾邨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廈(第 41 座美荷樓,正在改建為青年旅舍);右方:石硤尾邨舊長型大廈(第 22 座);後方:石硤尾邨重建第五期的非標準型大廈。(攝於 2010 年)

xdxd125 發表於 2015-1-29 13:00:56

能找到這個站真好

nh88 發表於 2015-1-29 13:02:43

回貼賺學識,不錯了

阿迅 發表於 2015-1-29 13:09:00

厲害!強~~~~沒的說了!  

tomato_alex 發表於 2015-1-29 13:12:59

謝謝分享好帖子,幫你回覆一下

9394 發表於 2015-1-29 13:16:47

不怎麼好看

hkgordan 發表於 2015-1-29 13:27:33

認真回覆每一篇,希望能得到好分數

HOTSTUDIO阿蚊 發表於 2015-1-29 13:27:48

3q for 分享

appson 發表於 2015-1-29 13:28:47

不是吧

十兵衛 發表於 2015-1-29 13:37:15

呵呵 那就好好玩吧~~~~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精選作品拍攝技巧分享(20)─「抽象」公屋